目前的課程即將在明年中旬結束,這也讓我意識到,我需要在那之前取得英文的檢定成績,所以最近陸續開始做英文的練習跟準備,順便就在這個時間點跟大家分享一下這幾年來在英文上學習的心得,但是開始之前還是要聲明一下,我不是英文老師,我的英文也不算很好,以下幾點只是我的個人分享,不管是學甚麼東西,學習方式因人而異,我的方式只是參考,最重要的還是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並且樂在其中。
以我自己來當例子,我的背包客時期,一開始連講話都不敢,只能微笑點頭,最常說的單字就是Yes和Okay,後來慢慢覺得這樣不是辦法,所以開始在對話中試著提出我的意見或是疑問,增加更多的互動,在那個階段,只要簡單的英文單字加上比手畫腳,基本生活就足夠應付,所以不需要太在意文法,不要想太多,唯一要注意的就是敢開口,不要擔心別人怎麼看你的英文程度,強迫自己用各種方式搭配肢體語言表達自己,當無法想出單字時,就用多種詞句描述你想表達的內容,如果對話的對象是英文母語人士,通常他們會試著說出一個他認為妳想表達的單字,這時候我就會用字典查單字,然後這個單字就會深深記在腦海裡,重複的練習,單字量自然慢慢增多。
同樣在對話中,如果對方講了一長串的英文,我不是很肯定他的完整意思,我會用我自己的話,重新覆述他剛剛說過的內容,然後跟他確認我的理解方式是否正確,這個練習有很多方面的好處,首先是加強了我的聽力能力,透過重複對方的話,也同時練習了自己的口說,慢慢地你會開始抓到英文母語人士的說話邏輯和用字方式,訓練自己的口感,很多人的讀和寫很順暢,但是講話時很卡,聽起來抑揚頓挫非常不流暢,很大原因是因為太少說,我透過這個練習,建立了開口的自信,同時也讓講話時的停頓更自然。
後來接著進入了留學階段,我上了大約八九個月的語言學校,有了外語老師的協助,我的文法在這個階段有了很顯著的提升,寫作上也有了大量的進步,語言學校的教學方式大致上為每周會有一個主題,學校的教材裡會有你需要閱讀的跟該主題有關的主要文章,老師會讓班上同學輪流念一個段落,接著開始講解該文章的單字,然後教導主要的文法和句型,接著會有一個到兩個相關聯的題目,讓同學分成幾個小組做出討論,或是練習,等同學已經全面了解這個主題跟吸收了相關的單字後,老師會花一到兩小時的時間,讓同學練習完成150-200字的寫作,每一篇作文都會被老師批改後交還給學生,每個學生在一段時間後需要參加能力的測驗,學校根據你的測驗成績,追蹤你的程度是否有所提升,如果進步了,學生就需要轉換到更高等級的班級去,如果停留太久沒進展,老師會和學生討論,看哪一些部分需要加強。
整體來說,語言學校的這段時間,幫我將文法基礎打得更加紮實。因為語言學校為全英文教學,一開始我有點擔心無法理解,但是時間久了,慢慢就習慣了這樣的方式,自己的筆記也都是用英文書寫,比如學習新單字時,我會用其餘的類似單字作為注釋,或是用一個簡單的句子描述這個單字,這個時期的我,開始使用英文學英文,這幫助我在腦海裡用英文思考,開始跳過中文翻英文的這個過程,文字間的轉換也在這樣的訓練下變得更快速,從那時開始,英文開始成為反射動作,當我需要用英文對話時,我不再需要先在腦海中翻英,我可以開始直接用英文建立詞句。
語言學校後,開始了更高階的專業課程,就是現在這個時候,更大量更深入的艱澀字彙,甚至法律用詞,班上的同學有一半是當地人,老師不會因為班上有國際學生就放慢講課速度,所以需要快速適應口音和講話速度等等的落差,剛開始我只能聽得懂大約六成的內容,所以我通常會用錄音筆將課堂講解記錄下來,回家後針對不清楚的地方再聽一遍,接著把教材上的內容仔細讀一次,才能有點最基礎的理解,因為目前的課程屬於高等教育體系,老師的講解只是基礎,學生還要自行做研究,所以等理解了內容後,我另外需要花很大量的時間做相關資料查詢,閱讀大量的學術資料跟文章,最後才能順利寫出老師規定的報告,通常報告上也會有至少2000至5000字不等的字數要求,因為科系的關係,未來的工作需要寫大量評估報告,所以老師對於寫報告所用的字詞和專業度也會格外要求,拼字,文法,用字精準度都在老師的評分標準中。
現在的課程,訓練我習慣長篇的閱讀跟寫作模式,以及更高階的單字使用,尤其是學術文章上的寫作結構,我得坦白說,非常難受跟痛苦,每一次寫報告我都一邊寫一邊質疑自己這是何苦,但是每一次完成一篇長篇文章,想起自己從不敢講話到現在寫出這些鬼東西,又有著莫名的成就感,超!爽!的!
成為留學生之後,在澳洲的生活有許多的變化,其中一個就是語言上的挑戰,檢視我的英文學習軌跡,我覺得最重要的第一件事就是:釐清你的學習動機。
每個動機所需要的學習方式各有不同,比較常見的幾個動機有以下幾點:
- 為了能在生活上的口語溝通,那第一要件就是"敢",敢開口說話,因為是為了口語溝通,所以不要糾結在文法上,只需要不斷的練習開口,讓自己習慣「講英文」這件事。
- 為了工作上的需求,那就需要開始注意商務上專有詞彙以及書信往來的用法,這時候就需要開始調整你的詞彙深度以及文法準確度,才能展現工作上的專業。
- 為了學術及考試的需求,因為學術和各種檢定都有一定的標準在,目標跟要求是很明確的,所以最重要的除了大量的詞彙量,更要對文法和各項句型有完整的認識,接著就是針對考試的題型做練習,才能快速作答。
簡單回顧我在澳洲學習英文的歷程,前期的我並沒有刻意的要學英文,只是為了生存而適應環境,也可以說有點幸運,因為我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英文母語人士身邊打轉,但是至少每個階段我都利用了自己的優勢強化英文的能力。
所以以下我也想分享幾個我在生活中常使用的英文練習方式跟心理建設,也許對某些人來說,可以試看看我的方法:
- 克服恐懼開口說:不要過度思考,不要考慮文法,放膽開口說,用你的方式讓說話對象理解你,在過程中逐漸進步,進而建立自信。
- 「硬」用:剛學到的東西,不經過多次的練習,很快就會遺忘,所以當你學到了新的字詞或文法,一定要不停地使用,用在各種可能的對話中,習慣這個字詞,而且熟悉使用的時機,讓他成為你的一部分,這樣你就會永遠記住這個新詞或是新學的文法。
- 好奇心:長期以來我養成一個習慣,當我看到或聽到一個單字,尤其是這個單字經常出現在生活上或是對話中,但是我卻不知道他的意思,又或者在對話中我的用詞被糾正,那麼我會忍不住查字典,搞懂這個字的涵義,有時候在對話中,我會客氣地問對方怎麼拚那個字,然後立刻查詢,只要維持好禮貌,大部分的人很樂意在對話中幫助你進步你的英文。
- 不要怕犯錯:我遇過很多的背包客,因為怕講錯,所以很抗拒使用英文,可是實際上,大量的犯錯,才有機會快速的進步,我很喜歡在對話時被糾正文法或用字,每一次的糾正,都是進步的機會,不要因為擔心被指出錯誤很尷尬就錯過了大好的學習機會。
- 口音:澳洲是多元文化國家,所以有很多機會遇到各國的人,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口音,我知道許多人對特定口音有一種莫名的迷戀,我個人覺得,沒有必要擔心你的口音問題,也不需要追求任何一種口音,語言畢竟只是溝通工具,口音只是每個人文化背景的衍生。
- 看影集:很多人會用影集來練習英文,我也是一樣,我的方式是,第一次先用英文字幕看,不暫停,用前後字句猜測整體意思,第二次時一樣搭配字幕,但是單獨查詢陌生單字,這個時候因為對故事已經有認識,所以了解單字的當下,也是學會單字的使用時機,第三次看的時候就會關掉字幕,強迫自己聽懂台詞。另外我想特別提到的是,看完影集後,我常會覆述句中的台詞,而且將劇中台詞「硬」用到實際的生活對話中,藉此訓練語感跟講話的節奏,對我而言,影集對我幫助最大的部分是了解文化思考邏輯,幽默感,還有許多字典或教科書上不會有的生活用詞,進一步講出更道地的英文,也因此,選擇影集時我不會選太過有深度的影集,大部分是生活肥皂劇,不需要動腦筋的喜劇等等。
- 持續的練習:澳洲的這段日子裡,練習英文這件事並沒有任何人強迫我,我只是自然而然的選擇接受這個挑戰,把自己拋出華人圈,適應那樣的環境,幾年下來,我更深刻的體會,學習任何的語言都一樣,必須持續的練習,如果一周只練習一次,你的進步會非常有限,讓自己每天都有一點點的時間跟這個語言相處,長期下來會有很驚人的變化,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在澳洲好多年,卻連溝通都有困難,或是報了語言學校,進步卻很有限。
- 用英文學習英文:不要糾結在某個詞的中翻英,有些時候詞句只要足夠表達語意即可,用英文思考,減少在腦海中中翻英的這個過程,讓講英文成為直覺。
洋洋灑灑寫了一大堆,就是我這幾年的英文練習心得,也許不適用所有人,但是我自己的經驗分享,希望能幫助到需要的人,如同我說的,我還在學習路上,目前的我也正在加緊準備雅思考試,以便之後的規畫能順利進行,我從來沒考過相關的英文檢定,所以也還無法估計我自己的程度在哪裡,等我有了經驗,再寫出來和大家分享。
至於其他我常使用的英文學習素材,比如手機APP,教科書,或是影集推薦等等,我也會陸續整理出來給大家。
對,我決定下海了,Youtube 頻道即將上線,陸續和大家分享更多澳洲生活趣事,請鎖定
Youtube 影片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g2d2aWGokY
想打工度假? 出發前你可以看這裡https://holdsoul.com/au-whv-sop-1/
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holdsoul
我有IG你可以追蹤唷https://www.instagram.com/hold.so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