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梨歌劇院內部導覽

by Stella

講到雪梨,你會想到甚麼?第一直覺反應應該都是雪梨歌劇院吧。

說起來有點慚愧,怎麼說我也曾經是劇場界的小螺絲釘,在雪梨一晃眼已經住了六年,雪梨歌劇院我卻沒去過幾次,前陣子州政府發放的活動折價券即將在6月底到期,所以這次休假我就決定使用折價券購買劇院的內部導覽,深入了解一下這座世界知名的建築物。

想要參加內部導覽團可以直接在歌劇院的官網上訂票,你可以選擇單純導覽,或是搭配內部餐廳的餐點,作為一個套裝行程。不要忘了在導覽前10分鐘抵達Welcome Centre領取票券,等待導覽員,導覽員會發給你一副耳機,導覽過程中,透過耳機可以清楚聽到導覽員的講解,所以不用擔心聽不清楚,可以放鬆的參觀。內部導覽全程大約1小時,包含了歌劇院的歷史介紹,劇院參觀,還有建築結構等等的說明。

作為雪梨的知名地標,雪梨歌劇院座落在海港邊人工填造的一個小島Bennelong Point, 如果追朔到更早以前,這個區域代表著人們聚集,唱歌,跳舞的地方。

整個劇院的建造計畫開始於1940年,當時雪梨並沒有適合用來作為戲劇或音樂演出的專門場所,於是開始構想蓋一個表演場地,讓民眾能聚集並且觀賞演出,澳洲舉辦了一個國際徵選比賽,從中選出了來自丹麥的設計師,約恩.烏松(Jørn Utzon)的設計草圖,工程在1959年正式啟動,原先計畫在1963年完工,因為許多技術,政治,經濟等等的因素,甚至設計者Utzon也在1966年辭去職務離開澳洲,所以歌劇院最後在1973年才正式落成,花了整整14年才蓋完,比預期晚了10年。

我自己真正踏足歌劇院的次數大概不到10次,但是從許多地方,不難感受到雪梨人對於這個建築物的驕傲,這座亮白的風帆建築,迎著海港眺望,像是無所畏懼帶著人們往每一個明天邁進,它不僅僅是一個表演場館,更是連結了民眾和城市的情感,更不用說為這個城市所帶來的觀光潛力了,根據統計,每年會有200萬人到這裡觀賞至少3000場的大小演出,加上周邊的相關景點,吸金能力嚇到我吃手手。

回到歌劇院本身,建築物外貌呈現風帆狀,在當時,這樣的建築結構,是一個跨時代的設計,不單單是外觀本身,更是當時建築工藝技術的一項艱難挑戰,其中最困難的就是,如何讓那些風帆屋頂,能夠獨立支撐自己的重量,最後的方式是將每個風帆都取自擁有相同半徑的半球體,底下則是由肋骨狀的混凝土支撐。

如果仔細看那些風帆狀的屋頂,就會發現上面有一片片的人字形瓷磚,這些瓷磚其實不是純白色,不過因為反射,在光線下顯得潔白,更有自淨效果,在當時,這些瓷磚是在地面上由人工一片片貼上去,最後再放上屋頂的。

建築物內部主要分為幾個廳院,包含了音樂廳,歌劇院,話劇廳,劇院,美術廳,還有餐廳等等。導覽的當天,音樂廳正在進行近50年來的第一次翻新,要到今年七月左右才會再次開放,所以很可惜沒有辦法進到裡面參觀,只去了小的院廳,但是也算過過乾癮了,忍不住遙想當年我在劇場後台搬道具訂便當幫演員快換的血淚…

整個歌劇院最後在1973年完工,總耗資1億零2百萬美元(真心倒抽一口涼氣),由伊莉莎白女皇二式揭開啟用典禮,在2007年時,該建築物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跟其他動不動就上百年上千年的世界遺產相比,這個當時才34歲的建築物實在有夠年輕,堪稱世界遺產界的人生勝利組。

在這裡分享一個小小的插曲,其實設計師Utzon,在1966年因為和當局關係破裂辭去職務,一直到2008他過世前,都沒有再回到澳洲來,所以他這一輩子,從來沒有親眼看過他所設計出來的歌劇院完工的樣子,當然歌劇院最後的樣貌跟原始設計也有些許出入,慶幸的是,在1999年,歌劇院與他重新取得連結,以顧問的身分再次被聘請,因此在後期有許多的改建,是由他提供意見,而他的後代協助完成的。

如果選擇假日來歌劇院,可以安排個一日的行程,預約下午的導覽,早上先到岩石區逛逛假日市集,在各建築物中拍個照,聽一下街頭藝人現場演唱,再到環形碼頭吹吹海風喝個咖啡,等導覽結束後,直接再Opera Kitchen 吃個美食解決晚餐,一邊喝著啤酒,同時看看海鷗有多猖狂之類的,一邊吃飯一邊躲海鷗攻擊這種經驗,來澳洲不體驗一下真的說不過去。

交通資訊

搭火車或輕軌到Circular Quay, 下車後步行5-7分鐘即可抵達歌劇院,一棟建築那麼大,絕對不會錯過!!!

(導覽取票及集合點Welcome Centre位於lower concourse,在歌劇院廣場上有電扶梯和樓梯,可以通往lower concourse)

官方網站

https://www.sydneyoperahouse.com/visit-us/tours-and-experiences.html

導覽票價

成人兒童優惠家庭(2大2小)
$43$23$33$109

*雪梨歌劇院即將在明年八月慶祝50周年生日,預計到時會有一波很大的活動,有旅遊規畫的朋友可以將這個時間列入考量。

追蹤訂閱:

喜歡我的文章請在底下的綠色小手手幫我拍手按讚留言分享唷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Comment